黑森林讲堂
黑森林讲堂——创新无罪 设计有理
发布日期:2021-01-22   浏览次数:111
 
“ 
 
9月19日,黑森林讲堂邀请到安徽省青年皖江学者、安徽建筑大学副教授聂玮博士,以“创新无罪,设计有理——景观环境设计中的方法论思辨”为主题与大家进行分享并展开讨论。以下为此次讲堂的主要内容摘录。
 

 
嘉宾介绍
 
 
 
 聂玮 
 
聂玮,汉族,1986年12月生,安徽潜山人,中共党员,工学博士,造园学博士后,安徽省高校领军骨干人才,青年皖江学者。现任安徽建筑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景观系系主任、党支部书记,安徽建筑大学建成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环境认知与行为实验室主持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台湾建筑史学会会员。
 
学习工作经历:2005至2010年在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学习,获建筑学学士学位;2010至2015年在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学习(硕博连读),获工学博士学位(其间:兼任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助教);2012年任台北科技大学建筑与都市设计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访问学者);2017至2018年任日本千葉大学园艺学研究科外国人研究者(博士后);2020年起任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分享环节
 
从重大事件谈起 
设计是什么
会讲故事的设计师
设计中的调查研究
 
 
PART 1:从重大事件谈起
 
在第一部分中,聂老师对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重要行程进行分析解读,并提出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关键词“生态”与“创新”正是景观环境设计的本质与内在需求。
 
而通过对安徽省内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的行业、专业现状进行分析,横向比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江浙沪三省市的状况,提出安徽省的景观环境设计行业、专业任重道远。
 
PART 2:设计是什么
 
聂老师带我们追根溯源、回到设计的起点,思辨设计到底是什么?设计本意是“计谋、计划”,与画图这一事项并无关联。“只要我们头脑中的思维活动——计划、构想是带有预见性的、未来性的、愿望性的内容,那就可以叫做设计。”
 
聂老师结合他多年来在设计教学和实践中形成的理念和经验,为大家讲述了设计中的方法论,探索方法论的本质和意义,了解设计的内在逻辑和设计事理学原理。通过对“屋顶上的跑道”的案例分析,提出要勇于“挑战”滞后的、局限的和同质的行业规则与专业规范。
 
 
 
PART 3:会讲故事的设计师
 
聂老师认为“不会讲故事的风景园林师就不是好的设计师”,运用记叙文的六要素,构建讲故事的能力在设计中尤其重要。生活中,人、物、景不断产生交流,总会碰撞出一些动人的瞬间,而这些瞬间就形成了故事。
 
接下来,聂老师通过表格和图形等形象地介绍了设计中的故事构成。设计师要把握在不同人情风格、不同区域背景和不同时代机遇下的景观规划设计需要,讲好设计故事。
 
 
 
PART 4:设计中的调查研究
 
在第四部分中,聂老师先剖析了传统设计教育的失衡,重设计表达、图面表达,而轻调查分析、科学研究的弊端,进而提出设计中的调查研究的重要性。随后向大家讲解在不同环境中的调查内容、基于环境行为的调研等。
 

 
 
最后黑森林创始人葛志仙针对聂玮老师的讲座,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以及技术与方法论的同样重要等观点。
 
讨论环节
 
 
 
吕坤:黑森林是一家有设计担当、有文化底蕴,重视团队和软实力建设的新锐公司,黑森林大讲堂恰恰是它的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待以后能有更多机会来黑森林进行交流学习,甚至是工作。
 
王鑫:学校里很多书本上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还是有很多不适配的,缺少实践的经验,而一线的设计师又往往沉迷于生产,忽视了理论与方法的更新,来自学院派的方法论分享显得尤为重要。
 
王倩:我本科毕业以后,也在其他公司工作过一年,发现做的设计都是不成系统、没有理念和灵魂的,所以又回到学校进行二次充电,希望今后能够把方法论的更新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
 
葛总认为,今年可以将研究生的学习与工作协同起来,创建学习实践的平台,鼓励学生到设计公司开展实践与交流,在职的员工也可以在周六周日参加学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这些都是很好的工作学习的方法,聂老师也对有意向就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员工进行了相关回复并积极欢迎大家报考。
 
  结语  
 
 
在此,非常感谢聂玮老师的设计方法论分享,让最新的学术理论走进黑森林,一起探索设计的本源,实现景观设计学院派与实践派的沟通与互动,促进了黑森林设计更好的发展。希望未来的日子能有更多机会邀请到更多专家学者与大家分享交流。
 
 
 
·END·
 
 
创建美好环境
一起遇见更美的风景
 

扫一扫,关注我们